太空电磁频谱空间知识域新能力频谱态势

IoT 1年前 (2023) admin
341 0 0

摘要

太空电磁频谱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国家战略资源,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电磁频谱环境所带来的重大挑战,电磁频谱空间研究对未来频谱共享、无线电秩序管理以及电磁频谱战有着重要意义。太空空间通信主要应用的也是电磁频谱和激光通信。本文从频谱态势理论模型、广域频谱态势感知、动态频谱态势生成和频谱态势高效利用4个方面,综述了对电磁频谱空间认知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将孤立、分散、静态的频谱数据整合成一个整体、动态、关联、可视的异构数据集合是频谱态势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未来移动通信系统提升动态频谱效率、无线电秩序管理中提高恶意用户检测概率与虚警概率性能、对抗条件下增强频谱效能比,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太空电磁频谱空间知识域新能力频谱态势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频谱资源越来越紧张,无线电秩序与频谱安全的隐患越来越严重,电磁频谱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未来移动通信系统频谱共享、无线电秩序管理、电磁频谱战的需求牵引下,静态管理模式正向动态管理模式转型,电磁频谱空间认知与基于频谱态势的智能频谱管理已成为研究的核心课题。

太空电磁频谱空间知识域新能力频谱态势

美军电磁频谱域的指挥控制尚不能确定的原因,但美军对电磁频谱域进行指挥控制又是切实需要的。美军条令明确,电磁频谱内的作战行动也必须像在空中、海上、陆地、太空和赛博空间那样进行指挥控制。美军的电磁频谱作战域,可以结合《JP3-85联合电磁频谱作战条令》、电磁战斗管理的进展和其他资料,了解目前美军电磁频谱域的指挥控制。

(1)电磁频谱域相比其他几个域比较特殊。在美国国防部层面,电磁频谱域尚未是一个独立的作战域,且电磁频谱域和其他五个域关系密切,难以分离。在讨论电磁频谱域指挥控制时很难把握和其他作战域的关系和联系,而且可能涉及各军种、各机构之间复杂的难以协调的指控关系。

(2)在美军概念下,电磁频谱域中的军事活动不等于美军联合电磁频谱作战条令明确的电磁频谱作战活动,在讨论指控关系时,有些活动没法归类。近年来美军关于电磁频谱作战的概念内涵不断变化延伸,但类似于通信、雷达感知等活动目前尚不是电磁频谱作战中的一部分,但它们毫无疑问在电磁频谱域作战活动中极为重要。美军虽然发布了新的联合电磁频谱作战条令,但也未明确提及通信、雷达等活动的指控。

(3)目前美军电磁战斗管理系统的兼容性较差。电磁战斗管理流程和系统是美军现阶段正大力开发的,目的就是管理电磁频谱作战活动,支持电磁频谱作战的指挥控制。电磁战斗管理将是联合全域指挥控制的主要电磁频谱解决方案,同时也是电磁频谱作战自成体系的关键。美国各军种此前均独立探索这种系统,例如美陆军的电子战规划与管理工具(EWPMT),美海军的实时频谱作战(RTSO),但目前各系统之间兼容性较差。在国防部层面,美军全球电磁频谱信息系统(GEMSIS)增量3将重点关注电磁战斗管理能力,但目前也尚未有统一的系统工具,美军想要集成联合统一的电磁战斗管理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太空电磁频谱空间知识域新能力频谱态势

电磁战斗管理和联合电磁频谱作战属于两个不同维度,就如条令中所述,电磁战斗管理是指对联合电磁频谱作战的动态监控、评估、计划和指导,以支援指挥官的行动方案。电磁战斗管理提供联合电磁频谱作战方法,以确保对电磁作战环境的有效控制。

太空电磁频谱空间知识域新能力频谱态势

电磁频谱作战包含了电磁频谱管理、电磁战、信号情报等作战模式,这些作战模式之间可协同、相互使能(图2中的横向),每种作战模式都可实现OODA闭环(图2中的纵向)。然而,电磁战斗管理与电磁频谱作战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二者之间可视作一种“正交”关系:电磁战斗管理的管理对象就是电磁频谱作战的OODA环的闭环过程。

太空电磁频谱空间知识域新能力频谱态势

参考连接:https://kknews.cc/military/vom8qel.html

其中应重点区分电磁战斗管理和电磁频谱管理的关系。电磁频谱管理属于电磁频谱作战的一部分,主要管理对象是电磁频谱本身,而电磁战斗管理的主要管理对象是联合电磁频谱作战。联合电磁频谱管理由电磁战斗管理流程支持,从而确保联合部队对电磁作战环境的利用、攻击和防护行动可以最有效和高效的方式充分整合到拥塞和对抗的电磁作战环境中。

电磁战斗管理可以在决策支持和指控层面产生很大的增益。由于电磁战斗管理的“输入”通常是作战任务本身的需求,因此决策支持与指控也相应地从传统模式转型为面向任务的指控、以决策为中心的作战(决策中心战)新模式。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模式还将大幅提升“控制”的效率与能力,最终实现一种“人工指挥+机器控制”的新模式。

在整个电磁频谱作战中,指挥控制的活动就是电磁战、电磁频谱管理和信号情报。其中电磁战主要包括电磁攻击、电磁支援、电磁防护三大部分:

电磁攻击涉及使用电磁能(包括定向能或反辐射武器)攻击人员、设施或设备,其目的是削弱、压制或摧毁敌方的作战能力,典型的电磁攻击能力包括电磁干扰和电磁入侵;

电磁支援涉及作战指挥官分配的行动或由作战指挥官直接控制的行动,对有意或无意的电磁辐射源进行搜索、截获、识别和定位,以便立即识别威胁、规避威胁,标定目标、制定规划和执行未来作战行动;

电磁防护是指为保护人员、设施和装备免受己方、中立方、对手或敌方使用电磁频谱的任何影响,以及自然现象的影响,而导致己方战斗力被削弱、压制或破坏而采取的行动。

电磁频谱管理是指通过作战、工程和管理上的程序,规划、协调和管理电磁频谱的联合使用,主要包括频率管理、东道国协调和联合频谱干扰解决方案三部分。

信号情报是一种情报类别,可以是单一的通信情报、电子情报(ELINT)和外国仪器信号情报,也可以是所有这些情报的任意组合。信号情报是描述电磁作战环境的基础,包括与无线电、雷达、红外设备和定向能系统相关的那些频率。JP3-85首次明确将信号情报纳入联合电磁频谱作战中,体现了电磁频谱作战域各作战活动的融合化趋势,实际上电磁支援和信号情报行动通常共享相同或相似的资产和资源,并且可能要同时收集满足两方要求的信息。

对于频谱态势,目前还没有一种权威的定义,从态势概念本源出发可以这样理解:频谱态势是指电磁环境的当前状态、综合形势和发展趋势。频谱态势研究的核心是将复杂电磁环境映射到信息空间中,形成虚拟的电磁频谱空间,为未来移动通信系统提升动态频谱效率、无线电秩序管理中提高恶意用户检测概率与虚警概率性能、对抗条件下降低频谱降效比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太空电磁频谱空间知识域新能力频谱态势

本文面向未来移动通信系统频谱共享、无线电秩序管理、电磁频谱战需求。

首先,针对目前频谱态势研究缺乏整体性、针对性,从现代系统论出发,构建频谱态势体系架构与模型,从频谱态势体系模型、频谱态势数学建模、频谱态势优化机制3方面入手,通过模型假设、构成、分析、求解、检验、应用等步骤,运用数理逻辑方法和数学语言建构的一组频谱态势数学模型,精确描述频谱态势体系结构的特征及其内部关系或与外界联系;

其次,分析广域频谱态势感知、动态频谱态势生成和频谱态势高效利用3个关键技术问题:

(1) 构建频谱态势体系架构、建立频谱态势数学模型、揭示频谱态势优化机理;

(2) 广域感知网络优化部署、大规模协作压缩感知、海量感知数据高效汇聚;

(3) 多维频谱空间态势补全、频谱态势多视角呈现、频谱态势数据可视分析和频谱态势演化预测。

从不同层面,展开电磁频谱空间认知研究与分析。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如何构建电磁频谱图是电磁频谱空间认知研究首先遇到的难题。文献[1]首次提出了射频环境地图(Radio environmental maps,REMs)的概念与模型,随后,REMs又被进一步深化,从而提供一种可视化频谱环境地图。文献[2]通过提供时-空-频三维获取功率频谱密度图和局部信道增益图。除频谱态势图之外,目前学者们的研究重点在于频谱态势感知、生成、利用3方面,它们各自的研究现状如下:

频谱态势感知是频谱态势生成与利用的基石,其主要目标是获取频谱空间的当前状态,包括频谱忙闲情况、频谱辐射功率、频谱调制方式、以及频谱接入协议等。

频谱态势生成是在频谱态势感知获取频谱空间的当前状态基础上,分析预测频谱空间的综合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文献[3, 4]提出了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和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态势估计方法。文献[5]梳理上述工作后提出了频谱状态演化可预测性的概念和度量指标。随后,频域相关性现象(即不同信道频谱状态演化之间的关联关系)逐渐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文献[6]基于稀疏空间采样实现了空域干扰图的构建。专利CN104486015A给出一种电磁空间频谱态势的构建方法[7],一些研究团队利用热力地图展现电视信号的频谱使用情况,如利用Cellular ExpertTM软件可以开展无线频率规划和管理等任务,或在CORNET3D中实时呈现频谱态势并进行可视分析。

频谱态势利用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主要集中在频谱资源决策、频谱安全和频谱对抗。文献[8]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对频谱接入中的信道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还有基于随机几何[9]、频谱拍卖模型[10]的频谱资源决策研究。在频谱安全方面,各种频谱态势的异常值层出不穷,如频谱数据篡改、模拟主用户和窃听等[11-12]讨论了异常值的检测。在频谱对抗方面,电磁频谱已成为可以与机械动力、火力相提并论的新型战斗力和战争资源,但如何与频谱态势结合,研究还非常少。

太空电磁频谱空间知识域新能力频谱态势

原文连接

https://www.japcc.org/articles/electronic-warfare-the-forgotten-discipline/

综上所述,频谱态势感知、生成等单项技术研究成果已有比较丰富的积累,但频谱态势整体性研究还远远不够,尚未形成一体化的理论体系。而且,大规模频谱监测与用频网络、海量频谱数据与频谱可视化、广域频谱空间复杂决策与安全维护等的发展,使得频谱态势研究面临严峻挑战。


2 频谱态势体系与建模

相比频谱数据,在频谱态势中的数据研究的整体性更强,内容更丰富,机理更复杂。本文从频谱态势体系结构、频谱态势数学建模、频谱态势优化机制3方面进行频谱态势建模的分析。

体系结构,是对复杂事物的一种抽象。现有认知模型都缺乏整体性,频谱态势体系结构如图 1所示,集体系模型、功能模型与环境模型于一体,指导频谱态势系统整体、内在要素、外部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规律。

太空电磁频谱空间知识域新能力频谱态势

图 1 频谱态势体系结构研究方案

Figure 1 Structure of spectrum situation system

数学模型,是指那些反映了特定问题或具体事物系统的数学关系结构,历来是研究难点问题。电磁环境具有开放性和平衡性,与其他空间有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电磁信号的产生与消失均具有突变性或快变性;电磁空间包含了复杂多样的用频系统和干扰系统,协同论基于“很多子系统的合作受相同原理支配而与子系统特性无关”的原理,可以促进异构系统遵循相同或相近原理协同工作。因此引入融合了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等新兴科学理论的现代系统论可有效指导对频谱态势理论模型的构建。其中,局部互利模型[13]以全网吞吐量为目标,最大化其自身和邻居用户收益和

太空电磁频谱空间知识域新能力频谱态势

上述博弈为精确势能博弈,最优解为该博弈纯粹纳什均衡,突破了传统非合作博弈中个体理性假设和合作博弈中的集体理性假设,提出局部理性的假设;“黑灰白”频谱机会数学模型[14],把空时频谱机会检测建模为如下复合假设检验问题,首次定义了异构频谱检测的用户级和网络级性能度量指标

太空电磁频谱空间知识域新能力频谱态势

但是,单凭频谱态势体系架构构建与数学建模研究,定性定量地描述频谱态势系统特征与内在联系,还不能完全回答频谱态势研究价值以及如何更好的实现频谱态势价值的问题。频谱态势资源优化机理,正是研究频谱态势系统局部优化与全局优化、静态优化和动态优化、确定条件下的优化和模糊条件下的优化、最优化和次优化等优化机理,可修正体系结构与数学模型,最终实现优化决策。

3 频谱态势关键技术

3.1 广域频谱态势感知

广域频谱态势感知是指多域联合频谱态势信息的可靠精确获取,重点在于“态”的高效获取问题。由图 2可见,广域频谱态势感知方案包含广域频谱感知网络优化部署、大规模协作压缩频谱感知以及海量频谱数据高效汇聚3方面。

太空电磁频谱空间知识域新能力频谱态势

图 2 广域频谱态势感知方案

Figure 2 Scheme of spectrum situation sensing in wide area


广域频谱态势数据获取的基础是基于群智感知网络和大规模频谱感知专用网络的混合优化。首先,采用随机几何理论对频谱感知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建模分析,通过齐次泊松点过程刻画群体用户和感知节点的空间几何分布;其次,采用随机几何中的网络容量分析理论,定量分析感知网络容量与感知节点密度之间的折中关系,实现感知节点的优化部署;再次,采用基于大规模智能终端的群体协作感知网络理论,节省专用频谱感知节点的部署密度及网络成本;最后,专用频谱感知网络与群智感知网络结合实现混合优化部署,最小化频谱感知网络的部署成本。


压缩感知是大规模协作频谱态势感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原因是认知协作无线网络中无线频谱和网络节点产生错误的感知数据具有稀疏性。例如,待感知的无线频谱很宽,同时其中只有少数频谱被占用。考虑到频谱感知节点的带宽和能量受限,需要网络资源受限的协作压缩频谱感知方法、多维信号的自适应压缩感知算法、合适的稀疏基和稀疏空间以及多维压缩感知信号的低复杂度稀疏重构方法,深度挖掘无线频谱态势信息。举例来说,如果待感知的无线频谱很宽,同时其中只有少数频谱被占用,即无线频谱的被使用状况具有稀疏性。不失一般性,第m个感知网络节点的时域接收信号表示为

太空电磁频谱空间知识域新能力频谱态势

太空电磁频谱空间知识域新能力频谱态势

图 3 不同频谱忙闲稀疏比下各种频谱感知方案的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

Figure 3 Detection probability and false alarm probability of various spectrum sensing schemes under different spectrum busy free sparse ratios

海量感知数据生成以后,接着汇聚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需要高效的汇聚理论机制来保证传输容量和可靠性并降低汇聚传输的时延。考虑到感知网络的有限带宽资源、无线衰落和噪声干扰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需要通过网络感知节点的大规模协作理论与方法,得出分布式感知节点的协作波束成形、机会中继选择、以及协作资源分配优化等传输容量提升方法,在满足频谱观测数据传输时延和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频谱感知网络的传输容量。


3.2 动态频谱态势生成

动态频谱态势生成,是在频谱态势感知并获取频谱空间当前状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预测频谱空间的综合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揭示频谱演化规律对于频谱态势中“势”的作用。具体内容包括多维空间频谱态势补全、频谱态势多视角呈现、频谱态势数据可视分析、频谱态势演化预测4个方面,如图 4所示。

太空电磁频谱空间知识域新能力频谱态势


图 4 动态频谱态势生成研究方案

Figure 4 Scheme of dynamic spectrum situation generating


由于频谱数据具有异构多样化、多维空间关联性、来源多样化和不完备性的特点,频谱态势补全是态势生成研究中的首要环节。简单的空域频谱态势补全问题可建模为正则化的核模优化问题,采用基于空域稀疏采样的数据补全算法可有效提升频谱空间复用率。除此之外,频谱态势补全还包括从海量不完备的频谱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根据其在多维空间上的时间相关性、空间相关性和逻辑相关性,提取能全面反映频谱态势的指标信息,从而实现缺失空间频谱态势的补全。

经过态势补全后,需将数据进行多视角快速呈现。整个过程分为4个阶段:

(1) 预处理:对频谱态势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统一进行向量化和归一化处理。

(2) 降维:对时空维之外的属性采用线性或非线性方法进行降维和投影。

(3) 聚合/解聚:按照时间维、空间维或频率维对频谱态势数据进行聚合和解聚,分别对应相应维度的上卷和下钻。

(4) 渲染:针对降维和聚合处理后的不同类型数据,根据态势感知模型设计不同的视觉模型,最终实现高维频谱态势的可视快速呈现。

之后进行的谱态势数据可视分析不仅依靠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人工智能,还有赖于人机的交互与协作,把人的认知能力融入到频谱态势感知过程中,从而构建有效的人机混合模型。除此之外,将人机交互与数据分析、可视化相结合,产生了以人为需求主体和分析主体的频谱态势数据可视分析框架:由浏览搜索、假设验证和总结预测3种核心活动组成,3种活动循环渐进,完成渐进探索式频谱态势数据可视分析流程。

频谱态势演化预测针对频谱具有时频相关性及可预测性的特点,从频谱历史数据和演化规律出发,结合模式识别、归纳推理、统计学等领域理论,通过对历史频谱数据的关联分析、分类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找到频谱数据在时、频、空、能、波束等多维空间上的特点及规律,搭建自适应、快速时变、多粒度的态势演化的概率预测模型,以满足复杂多样的频谱环境趋势分析的需要。


3.3 频谱态势利用

本节主要分析如何将频谱态势信息用于辅助基于频谱资源态势复杂决策、基于频谱安全态势异常值监测、基于频谱对抗态势的频谱稳健管理3方面,分析方案如图 5所示。

太空电磁频谱空间知识域新能力频谱态势


图 5 高效频谱态势利用分析方案

Figure 5 Scheme of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spectrum situation


基于频谱资源态势的复杂决策是高效频谱态势利用的基本核心内容,不仅决策过程中要利用频谱态势信息,而且决策结果又会影响到频谱态势的变化。图 6所示是基于图博弈的用户拓扑图和博弈学习收敛结果[13],以用户为节点,以用户频谱间干扰关系为边,构建频谱决策图博弈,并提出一种空间自适应行动算法,用户迭代更新的混合策略如下

太空电磁频谱空间知识域新能力频谱态势

太空电磁频谱空间知识域新能力频谱态势

图 6 用户拓扑图和博弈学习收敛结果

Figure 6 User topology diagram and game learning convergence result

理论证明所提算法在参数β充分大的情况下,只需要通过局部用户的信息交互,能以任意高的概率实现全局网络吞吐量的最优。另外,通过云构架的模型,在频谱信息数据库的辅助之下,将线下的分散在大空间的决策问题转移到线上,通过虚拟云模型进行决策,也成为了解决复杂频谱态势的可行办法之一。

针对超密集网络的分层特性以及微小区间的相互干扰问题,可考虑含有上层宏基站间的粗粒度频谱分配、下层微基站间的细粒度频谱协作的多级混合决策框架;针对业务时空分布多样性,通过微小区局部协作形成簇或联盟,可以更好地匹配分布多样性,并实现大规模决策的降维;通过对决策信息的获取、补全、人工评估和修正等手段,建立基于地理频谱数据库知识辅助的频谱决策模型和灵活的人机混合决策机制,实现对复杂频谱态势的高效利用。

频谱安全态势异常值检测是频谱资源态势决策和管理的前提条件。频谱态势异常值可分为攻击引发的异常和环境异常,前者特指攻击,而环境异常则指由于环境的突发变化,如聚集的人群、突发的运动等造成的频谱态势变化。显然,对前者要尽力消除,而对后者要善于挖掘分析。具体地说,首先,利用机器学习等理论方法分析频谱态势数据,深入挖掘频谱态势特征,及时准确地发现异常值;其次,根据各种安全威胁的不同作用机理,综合分析异常值的特点,彻底找出异常原因,制定有效的处置机制;再次,为了提升系统主动防御能力,分析评估系统抵御攻击的能力,构建频谱态势的安全评估机制;最后,通过综合监测、处置和评估,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从而切实提升频谱态势利用的安全质量。

基于频谱对抗态势的频谱稳健管理是指为了应对电磁频谱战中的电子对抗行为,构建复杂网络下基于分布式和集中式相结合的分层、分簇模型,建立存在各种对抗约束条件下的不同的效用函数,综合运用博弈论、不确定优化、智能学习和容量分析等理论和方法,设计灵活稳健的频谱管理策略。同时,采用面向体验质量决策模型与方法,在频谱管理优化中进行对抗条件下无线业务、防御和攻击策略与频谱资源的匹配优化,力求做到合理频谱计划、有效频谱监视、实时频谱管控、灵活频谱协同。

4、频谱认知域网电作战

频谱态势认知域系统的核心应该包含频谱信号匹配采集和发射、频谱信号自适应接收与处理、频谱信号全局反馈优化、频谱信号知识记忆与学习四个部分,如图2所示。其中频谱信号匹配发射是频谱态势认知域系统根据电磁环境、杂波场景、目标特征,在发射和接收端自主调整工作模式,进行波束自适应形成、波形优化设计、极化自适应调整等处理;自适应接收与处理是指在接收端自主选择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学习场景特征,并做出决策;全局反馈优化是指系统内部形成闭环,将处理端的决策反馈到发射端;知识记忆与学习是指在上述工作过程中,不断进行知识提取与存储,更新先验知识库。

参考连接:

http://radarst.ijournal.cn/html/2021/5/202105011.html

太空电磁频谱空间知识域新能力频谱态势

从2008年开始,美军先后开展了“行为学习型自适应电子战”和“自适应电子战”项目,正式为认知电子战拉开序幕。目前提出的典型认知电子战理论有美国乔治亚技术研究所(GTRI)开展的CORA项目、土耳其下一代无线通信实验室于2015年提出的认知电子对抗系统架构(CECM)以及基于OODA作战环的认知电子战等,具体如图3所示[15]。

太空电磁频谱空间知识域新能力频谱态势

(a) CORA

太空电磁频谱空间知识域新能力频谱态势

(b) CECM

太空电磁频谱空间知识域新能力频谱态势

(c) 基于OODA环的认知电子战    图3 典型认知电子战理论

太空电磁频谱空间知识域新能力频谱态势
频谱域体系化认知对抗

分布式作战、网络中心战等新型作战概念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雷达与电子战的协同化、网络化发展。因此,在开展射频一体化认知系统研究的同时,应同步开展体系化认知对抗技术研究,充分利用认知技术,采用协同、分布式、开放的体系架构,发展多功能、网络化、多源融合的认知对抗能力,实现多种射频对抗系统的协同工作[19]。

体系架构设计,体系化认知对抗是指将作战能力部署到多个平台上,平台间通过信息共享、任务综合、资源优化和自主协同,形成具有强敏捷性和韧性的作战系统[20],实现对抗效能最大化,通用化体系架构如图6所示。因此,体系化认知对抗系统应具备跨域分布、高效协同、自主智能等特点。

· 跨域分布

体系内的作战单元,分布在空、陆、海、天、电磁、赛博等不同的作战域,根据任务需求进行自适应跨域组合,形成具有自适应调整能力的作战体系。

· 高效协同

作战单元以完成同一作战任务为目标,依托网络技术在时间、空间上相互配合,实现多种功能的有机组合;通过多层次、多维度信息融合,实现各作战单元间探测资源、干扰资源、打击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形成“1+1>2”的效果。

· 自主智能

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作战平台、信息系统以及决策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使作战系统具备在对抗环境中自我进化的能力。该能力主要包括体系架构的自主调整,平台任务的自主分配,以及作战单元的自主感知、自主干扰、自主攻击等。

关键技术

体系化认知对抗涉及飞控、制导、探测感知、电子对抗、效能评估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针对探测感知与电子对抗,分析体系化认知对抗系统的关键技术。

· 战场态势感知与认知

态势感知是体系作战中任务规划的前提,利用信息处理、信息融合、知识挖掘等技术处理各平台获取的探测信息,实现对战场环境态势的认知与理解,并通过态势评估,发掘指挥决策所需要的信息[21-22]。其中,异构传感器信息融合、多源信息知识挖掘与表示、态势评估与辅助决策等技术是战场态势感知与认知的关键技术。

· 体系化认知电子对抗

电子对抗主要涉及作战体系中的电磁情报侦察、信息对抗、系统协同。电磁情报侦察是指对威胁辐射源信号的侦察、分析与辨识;信息对抗是指通过情报侦察结果采取相应的对抗措施,包括电子攻击、电子支援、电子防护等;系统协同是指电子战系统之间、电子战系统与雷达、通信、火力打击等其他系统之间的协同。其中,电磁环境综合认知、对抗效果实时评估与反馈、对抗资源动态优化配置等是体系化认知电子对抗的关键技术。

5 结束语
目前美军在电磁频谱域指挥控制领域遇到的难题就是我们可以利用、避免或者提前改善的,主要有以下建议:
(1)解决电磁频谱作战规划、指挥控制等流程仍然过于冗长、复杂问题。分析美军联合电磁频谱作战条令中涉及规划和指控的部分,感觉流程仍然过于复杂,靠人力很难及时规划和指控,难以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电磁频谱作战环境。建议一方面优化流程,另一方面开发先进的规划、指控辅助工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决策。
(2)解决电磁频谱作战的概念内涵不断变化延伸,但仍显不够问题,建议联合电磁频谱的概念和内涵尽可能囊括电磁频谱域的所有活动。美军电磁频谱作战概念内涵的延伸已经显示出了美军电磁频谱作战的发展方向,即,将电磁频谱域中的所有活动都认为是电磁频谱战的一部分,但现有条令对通信和雷达感知两大领域仍然语焉不详,半遮半掩,这使得很多频谱关联度很高的活动无法联合统一。
(3)解决电磁频谱作战人员分属机构过于分散问题。实际上美国各军种都已经做出行动,推进电磁频谱作战人员的机构统一,但效果如何尚待观察。这里的电磁频谱作战人员涉及通信、电磁战、电磁频谱管理以及ISR等人员。例如美陆军正在开发一体化信号情报、电磁战和网络平台——地面层系统(TLS),也建立了具备情报、信息、赛博、电磁战和太空(I2CEWS)能力的多域作战部队;2020年10月,美国空军正式将其电磁频谱管理办公室从空战司令部转移到负责情报、监视、侦察和赛博行动的副参谋长(A2/6)管理的赛博空间作战和作战人员通信局,这是美国空军大规模整合赛博、电子战、情报等信息战能力的重要举措;美国海军陆战队也成立了海军远征军信息大队(MIG),具有网络、情报、电子战、信号情报、通信和信息作战等专业知识。建议关注、学习美军的探索经验,推进电磁频谱作战人员的联合化、一体化。
(4)解决电磁战斗管理系统兼容性较差问题。美军在开发电磁战斗管理系统方面走在前面,但目前各军队系统兼容性较差。应吸取美军的发展经验,避免陷入以上困境。可以在明确的电磁战斗管理定义和内涵的基础上,建立电磁战斗管理发展的统一领导,进而统筹构建电磁战斗管理框架,为后续的系统兼容奠定基础。
未来电磁频谱空间认知的发展将围绕频谱态势理论模型、广域频谱态势感知、动态频谱态势生成、频谱态势高效利用等方面展开,其新范式的发展正体现由分散到整体、局部到广域、低维到多维、静态到动态的跨越特征,也面临着广域高精度的频谱态势获取、高动态环境下频谱态势的快速准确预测、基于频谱态势的复杂决策等挑战,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与实用价值,将为未来用频系统频谱共享、无线电秩序管理、电磁频谱战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Zhao Youping, Reed J H, Mao Shiwen, et al. Overhead analysis for radio environment map-enabled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networking technologies for software defined radio networks[C]//Networking Technologies for Software Defined Radio Networks. VA, USA: IEEE, 2006.
[2]
BazerqueJA, GiannakisG B. Distributed spectrum sensing for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by exploiting sparsity[J].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2010, 58(3): 1847–1862. DOI:10.1109/TSP.2009.2038417
[3]
Tang Mengyun, Zheng Ze, Ding Guoru, et al. Efficient TV white space database construction via spectrum sensing and spatial inference[C]//IEEE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IPCCC). Nanjing, China:IEEE, 2015.
[4]
Li Husheng, Han Zhu. Competitive spectrum access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Graphical game and learning[C]//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 Sydney, Australia:IEEE, 2010.
[5]
Dhillon H S, Ganti R K, Baccelli F, et al.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K-tier downlink heterogeneous cellular networks[J].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2012, 30(3): 550–560. DOI:10.1109/JSAC.2012.120405
[6]
Zhang Haijun, Jiang Chunxiao, Beaulieu N C, et 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ognitive small cell networks: A cooperative bargaining game theoretic approach[J].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2015, 14(6): 3481–3493. DOI:10.1109/TWC.2015.2407355
[7]
Fragkiadakis A G, Tragos E Z, Askoxylakis I G. A survey on security threats and detection techniques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J]. IEEE Communication Surveys and Tutorials, 2013, 14(2): 428–445.
[8]
Min A W, Shin K G, Hu Xin. Secure cooperative sensing in IEEE 802.22 wransusing shadow fading correl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2011, 10(10): 1434–1447. DOI:10.1109/TMC.2010.252
[9]
Xu Yuhua, Wang Jinlong, Wu Qihui, et al. Opportunistic spectrum access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Global optimization using local interaction games[J].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Signal Processing, 2012, 6(2): 180–194. DOI:10.1109/JSTSP.2011.2176916
[10]
Wu Qihui, G Dinguoru, Wang Jinlong, et al. Spatial-temporal opportunity detection for spectrum-heterogeneous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Two-dimensional sensing[J].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2013, 12(2): 516–526. DOI:10.1109/TWC.2012.122212.111638
[11]
Ding Guoru, Wang Jinlong, Wu Qihui, et al. Robust spectrum sensing with crowd sensors[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2014, 62(9): 3129–3143. DOI:10.1109/TCOMM.2014.2346775
[12]
李伟生, 王宝树.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态势评估[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3, 25(4): 480–483.
Li Weisheng, Wang Baoshu. Situation assessment based on Bayesian networks[J]. System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03, 25(4): 480–483.
[13]
冯涛, 黄开枝, 徐天顺.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通信态势估计方法[J]. 计算机工程, 2013, 39(2): 6–11.
Feng Tao, Huang Kaizhi, Xu Tianshun. Communication situation estimating method based on HMM[J]. Computer Engineering, 2013, 39(2): 6–11.
[14]
Ding Guoru, Wu Qihui, Wang Jinlong, et al. on the limits of predictability in real-world radio spectrum state dynamics: From entropy theory to 5G spectrum sharing[J].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15, 53(7): 178–183. DOI:10.1109/MCOM.2015.7158283
[15]
Kim S J, Giannakis G B. Cognitive radio spectrum prediction using dictionary learning[C]//Global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GLOBECOM). Austin TX: IEEE, 2013.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太空安全):太空电磁频谱空间知识域新能力频谱态势

版权声明:admin 发表于 2023年7月7日 上午9:09。
转载请注明:太空电磁频谱空间知识域新能力频谱态势 | CTF导航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