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备层面的防护策略
1. 多层次防护
采用边界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主机防护软件等多种手段建立防护深度。不同层面形成合力,提高总体防御能力。
2. 主动发现攻击
通过蜜罐诱捕、威胁情报分析等方式主动探测攻击行为,而不是被动等待被入侵。
3. 日志记录和可见性
收集并关联各类日志信息,全面了解和追踪攻击行为。使用SIEM(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析。
二、策略层面的防护措施
1. 安全运营体系
建立日常监控、事件响应、补丁管理等安全运营流程,持续提高防护能力。定期进行安全演练,确保应急响应的有效性。
2. 系统强化优化
对操作系统和软件进行安全加固,关闭高危端口服务,修复漏洞,使用最新稳定版本。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补丁管理。
3. 网络隔离控制
根据最小特权原则,对重要系统和数据采取严格的网络访问控制,限制不必要的连接。使用VLAN和防火墙策略进行网络分段。
4. 轴退思想指导
合理利用欺骗手段使攻击者浪费时间、转移目标。通过蜜罐和虚假信息引导攻击者,错过最佳攻击时机。
三、人员安全意识与灵活应变
1. 人员安全意识培养
加强员工网络安全意识培训,防范钓鱼邮件、设置强口令等安全操作。定期进行安全意识测试和模拟钓鱼攻击。
2. 灵活应变调整防守策略
根据攻防态势变化及时调整防守策略,而不是僵化的预设模式。利用威胁情报和实时监控数据,动态调整防御措施。
护网前期准备
1. 资产梳理和盘点
漏洞扫描组:根据防守单位的网络结构进行深度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提供危害程度和修复方案。
安全加固组:对漏洞扫描报告进行加固,记录历史漏洞,关闭不必要的业务。
巡检组:验证安全风险,进行最新漏洞扫描,确保安全加固措施到位。
护网期间策略
1. 防御部署
实时根据威胁情报优化防护措施,修复系统漏洞。
加固核心系统资产,设置严密的认证和访问控制。
部署全流量监测平台,形成纵深防御体系。
2. 监测组
根据网络划分结构,部署人力监测网络安全设备,判断流量和数据包的攻击特征。
及时调整设备策略,防止误报影响攻击事件的发现。
3. 研判组
对监测数据进行二次研判,确定情报的准确性,通知应急组处理沦陷主机或被攻击网站。
4. 应急组
评估和分类事件,制定技术措施进行临时遏制和管控,协助业务团队恢复系统。
收集和共享情报,分析攻击手段,制定补救措施。
5. 溯源组
设立诱饵系统,迷惑攻击者,获取红队基础设施权限,进行反制溯源。
护网期间协同联动机制
1. 联合协作
与其他蓝队成员通力合作,资源和情报共享,提升协同效率。
2. 不断总结提高
实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防守规划,提升监测、分析、响应能力。
护网期间反钓鱼溯源和攻击诱捕
1. 部署钓鱼网站诱捕平台
搭建类似真实网站的钓鱼网站,监控访问,获取攻击源IP等信息。
2. 植入钓鱼漏洞诱导攻击
在非关键系统的Web页面植入诱导钓鱼攻击的漏洞链接或代码,监控访问识别攻击行为。
3. 发送诱饵邮件引诱点击
向疑似攻击者发送含有诱饵链接的邮件,记录访问IP等信息。
4. 攻击源溯源和影响分析
对捕获的攻击源IP进行BGP路由溯源,确定真实源,分析对系统的影响。
5. 利用蜜罐引导进一步攻击
在蜜罐环境释放诱饵信息,引导攻击行为,获取更多威胁情报。
总结
通过多层次防护、主动发现攻击、网络隔离控制、系统强化优化和人员安全意识培养等措施,建立全面的安全运营体系。护网期间,通过协同联动机制和反钓鱼溯源策略,提升整体防御能力,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TtTeam):技战法 – 安全设备纵深防御与安全运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