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8号,在海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我这一趟”感受劳动法保护之旅”终于完结,在仲裁庭和上家公司达成和解。
我为什么想要仲裁呢?一个原因是公司给的赔偿方案是N+1,而我是想要2N+年终奖,另一个原因是我想感受下”劳动法对咱劳动者的保护”,再加上预期离职前随口问了一位律师朋友,刚好我也不太着急找工作,所以有时间仲裁。
在决定仲裁后,我被拉进了一个仲裁微信群,群里有接近20个人。群里有些同事可能有些经验,会在群里说”保存绩效截图证据”这种注意事项。不幸的是,没两天群就解散了。私信问了一个群里活跃的同事,她说因为绩效在被裁前还没出来,所以他们好几个人就不仲裁了、拿了N+1。于是我就一个人去仲裁。
仲裁时间周期比较长,我从12.27号第一次提交材料,到4.8号仲裁开庭,总共去了五次,前四次都是拿和递交材料。
仲裁过程比较简单,我也没有请律师,就接受了律师朋友关于协商谈判、证据收集、开庭准备等指导工作,算是没有花一毛钱吧。仲裁厅是有律师可以咨询的,排队取号就行也不用花钱,不过服务态度一般。
仲裁厅的人特别热情,我在写第一次申请材料时不知道怎么写清楚诉求,就用手机搜索,被巡视的工作人员瞟到后,过来给我说,”别网上瞎搜了,来,我告诉你这个怎么填”,然后就呱唧给我说一通。我当时心里想着”仲裁厅可真不错啊”,感觉来对地方了。
但是到了仲裁开庭时,就没有这么好的感受了。仲裁员告诉我:如果我和公司达不成和解,后面就要去法院,这样结果得等到明年去了;即使上了法院,也不一定就能拿到年终奖;不要想着完全按劳动法来。
我感觉年终奖可能确实难拿。上家公司关于年终奖的说明是写在录用函里而不是劳动合同里,并且写的是”年终奖是浮动的,公司有最终解释权”,同时hr说他们自己都没有年终奖、在职的部门同事说没有年终奖。看了下我现在公司的劳动合同,把年终奖是写到合同里了,没有”浮动,绩效”这些字眼,挺好。
再来说说N+1、2N中税的问题。N+1中的N叫做离职补偿金,有一个免税额度,因为上限是本市年度平均工资的三倍,比较高,所以可以认为N是不交税的。N+1中的1叫做代通知金,是要交税的。2N其中一个N是要交税的。
总结
仲裁后我关于法律的经验增加了一点点,会对相关的事件多一点关注,甚至敢给我的律师朋友反向普法了。
前几天看到一个知乎热帖下的回答 女子拒调岗「高管」变「客服」被开除,公司被判赔 59 万,如何从法律角度解读?[1] ,感觉相对于仲裁来说,诉讼真是花时间啊。
最后,附上律师朋友给大家的简单建议及总结:
-
第一,入职签订劳动合同时留心一下自己比较关注的内容,以工资为例,我此次仲裁拟争取的年终奖事项写在录用函中,而且约定不明确,这就导致仲裁及诉讼争取的可能性比较小。虽然在入职签劳动合同注意到相关事项很可能也改变不了什么,但是能提前作出预判也蛮好的,更何况,留意自己签字的文件也是对自己负责。 -
第二,注意保存材料。比如公司章程、考核制度、劳动合同、邮件记录、聊天记录等涉及到个人权益的材料,简单的证据固定可以了解一下“权利卫士”APP (无广)。 -
第三,法律维权可能会争取到比较好的结果,比如我通过仲裁获得的补偿比协商金额高了一点,但是“不要想着完全按劳动法来”,另外还需要付出一些时间成本(完整的劳动纠纷会经历仲裁、一审、二审、执行阶段,只要公司愿意耗,至少可以拖两年,在此期间个人需要去提交材料、开庭等)、咨询成本,以及在行业内的名声可能受到影响。关于名声这点,各个地区不一样,据武汉的律师朋友了解,虽然劳动仲裁的信息不会公开,但部分互联网大厂的HR可能会互通信息,如果和上家闹得太难看,可能会影响入职下家。当然也不一定准确,该维权的还是要去维权哈哈哈!
最后的最后,给我的律师朋友打下广告(算是结一下律师费?),个人觉得她专业又靠谱,比如像年终奖这种我自己都觉得没戏的,她也能举出不少事实和理由,我想我要是用人单位就被说服了,但是她也会提醒我即使有补充的事实和理由,因为录用函内容以及上家公司当年确实没给在职员工发年终,还是有难度的。她的工作内容与大家可能比较相关的主要是为一些武汉互联网大厂提供法律顾问服务以及民商事案件代理工作,在武汉的朋友若有需要,可以加她微信hu875746012。
参考资料
女子拒调岗「高管」变「客服」被开除,公司被判赔 59 万,如何从法律角度解读?: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0759555/answer/2464814635?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utm_oi=27700794228736&utm_content=group2_Answer&utm_campaign=shareopn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leveryd):一次仲裁经历